食品中汙染物質從哪裡來?
依據衛福部公告之「食品中汙染物質及毒素衛生標準」,汙染物質是指食品於製造、加工、調配、包裝、運送、貯存、販賣中產生或污染者,或因環境之污染,非有意添加而存在於食品者,但不包括蟲體碎片、毛髮或其他外來異物。由於汙染物質包含的項目眾多,本文將介紹重金屬、真菌毒素、原子塵或放射能污染物及微生物 (及其毒素) 以外的食品汙染物質:
-
氫氰酸 (植物毒素)
許多植物果實和根部 (苦杏仁、木薯、桃仁等) 含有氫氰酸,去皮和徹底煮熟後可降低其含量。目前我國對木薯相關製品訂有氫氰酸限量。
-
棉籽酚 (植物毒素)
為精練的棉籽油具有游離棉籽酚,經過精煉過程後,可有效去除之,因此世界各國均將精煉棉仔油列為食用植物油,亦可用於各種食品加工;未經精煉之棉籽油,則不得作為食品使用。目前我國針對食用棉籽油訂有「不得檢出」的限量標準。
-
總配醣生物鹼 /茄鹼 (α-solanine 及 α-chaconine) (植物毒素)
馬鈴薯發芽後產生「配醣生物鹼」,主要為龍葵鹼 (α-Solanine) 及卡茄鹼 (α-Chaconine),具有神經毒性。目前我國針對馬鈴薯塊莖訂有限量標準。
SGS可提供多項汙染物及毒素類測試
SGS 食品服務部可提供上述所提到的各項食品中汙染物、植物毒素、海洋毒素等測試服務外,我們也針對國際訊息,積極開發新的汙染物測試項目,協助業者監控原料及產品的風險,做好自主把關。
若您需要汙染物及毒素類測試服務,歡迎您馬上詢問!
- 台北食品服務部 (02)2299-3279 #6651~6654
- 台中食品服務部 (04)2359-1515 #2701~2708, 2714
- 高雄食品服務部 (07)301-2121 #3250~3259 #3290~3292
※ 本文由SGS食品服務部編輯小組整理編撰;若他方引用本網頁相關文章內容亦應註明出處,並應確實遵守著作權規範。
資料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