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生菌產品琳瑯滿目,其品質與功效不僅攸關消費者健康,也直接影響品牌信譽與市場競爭力。然而,在《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與《健康食品管理法》中,並沒有「益生菌」的法定名稱;事實上,「益生菌」(Probiotics)屬於商業及日常用語,通常泛指乳酸菌、酵母菌等被認為有益健康的活菌。但須注意的是,乳酸菌種類繁多,並非所有菌種皆可用於食品,《可供食品使用原料彙整一覽表》亦未涵蓋全部乳酸菌品項。
為什麼益生菌檢驗對健康食品業者至關重要
對於健康食品業者而言,檢驗不僅是確保產品符合標示含量,更能避免因 微生物污染、菌數不足或菌種錯誤 所帶來的商業與法規風險:
-
確保產品功效:必須維持足量活菌數,才能支撐產品所標榜的保健功能。
-
符合法規要求:檢驗報告是衛生福利部及客戶驗收的必要依據。
-
降低風險:避免因標示不實、菌種混淆或品質不穩定而導致退貨、罰款甚至下架。
-
提升合作信任:完整且可追溯的檢驗流程,能提高 OEM/ODM 客戶的續單率與合作深度。
益生菌檢驗報告的關鍵項目
一份完整的益生菌檢驗報告,通常涵蓋以下要點:
-
安全性檢測:重金屬、農藥殘留、致病菌(如:大腸桿菌 E. coli O157:H7、沙門氏菌Salmonella spp.、金黃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等等)。
-
菌數測定:確保有效日期前仍符合標示含量。
-
菌種鑑定:依屬別分類,涵蓋 Lactobacillus(乳酸桿菌屬)、Bifidobacterium(雙叉桿菌屬)、Enterococcus(腸球菌屬)、Lactococcus(乳酸乳球菌屬)、Streptococcus(鏈球菌屬)等。
法規遵循與標示要求
隨著全球益生菌市場快速成長,主管機關對檢驗與標示也提出嚴格規範:
特別提醒:
-
產品名稱必須真實反映內容物,不可僅以「益生菌」取代。
-
外包裝如標示含菌量,需確保產品至效期內皆符合標示值。
-
若菌種為非活性狀態,須清楚標註「乳酸菌(死菌)」,避免誤導。
-
培養基若未去除並成為終產品的一部分,亦須確認成分屬於可食用原料並標示。
在遵循上述法規進行產品標示與成分揭露的同時,若欲進一步強化產品的健康訴求與市場信任度,可考慮申請「健康食品」與IPRO™標章。不僅有助於提升消費者對產品功效的認同,也能在益生菌市場中建立差異化優勢。
小綠人標章與健康食品規範
依《健康食品管理法》,只有完成衛福部查驗登記並取得 小綠人標章 的食品,才能合法標示為「健康食品」。目前台灣共有 53 件含乳酸菌產品 獲得小綠人標章,涵蓋 9 項保健功效,其中以 胃腸功能改善、輔助調整過敏體質、免疫調節 為主流。
IPRO™ 驗證服務的應用價值
IPRO(International Probiotic Standards)為益生菌產品設計的驗證計畫,確保供應鏈透明度及產品效能。其五大優勢包括:
-
第三方品質把關:涵蓋微生物、病原菌、重金屬、安定性等測試。
-
保障效能:驗證菌株鑑別、菌數及活性穩定性。
-
IPRO™ 標章使用:強化品牌專業形象與市場辨識度。
-
國際曝光:獲驗證標章之產品可列名於 Nutrasource 官方網站。
-
行銷加值:協助拓展市場推廣效益。
益生菌市場正快速發展,業者唯有將 檢驗、法規遵循與生產條件 納入研發與量產流程,才能降低商業與法律風險並強化品牌信譽。結合嚴謹的檢測與第三方驗證(如 IPRO™),更能為產品建立國際級品質,在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
參考文獻:
新北市市政府 市政新聞「 市售益生菌品牌眾多 消保官幫您檢驗把關」2022/05/06
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 藥物食品安全週報 第968期 2024/04/05
延伸閱讀:
SGS Nutrasource - 全球保健產品法規與臨床試驗專家 |SGS安心資訊平台
如何申請健康食品標章?了解保健食品法規與健康食品標章規範差異 |SGS安心資訊平台
膨風廣告不可信,食品廣告宣稱「提升抵抗力」為違規第一名。您知道怎麼分辨健康食品與保健食品嗎? |SGS安心資訊平台
※本文由SGS健康產業服務部 編輯小組整理編撰;若他方引用本網頁相關文章內容亦應註明出處,並應確實遵守著作權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