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羅病毒簡介與特性
諾羅病毒是一種無外套膜,直徑約為27~32 nm大小的單鏈核醣核酸 (RNA) 病毒,屬於杯狀病毒 (Calicivirdae) 家族中的一員。諾羅病毒是最常引起病毒性腸胃炎的病毒之一。它的傳染力及散播力非常快速廣泛,而且病毒顆粒非常少量即可致病,諾羅病毒的感染經常在每年的11月至3月間達到高峰。
諾羅病毒食品中毒的發生原因
人是唯一的帶病毒者,主要透過糞口途徑傳染,如:透過與病患分享食物、水、器皿、接觸到病患的嘔吐物、排泄物或病患曾接觸的物體表面、吃到或喝到污染的食物或飲料。依據美國疾病管制局 (CDC) 的評估,諾羅病毒57% 經由食物傳播、16% 為人傳人、3% 藉由被病毒污染的水傳播。易受污染的食品有即食食品、沙拉、三明治、冰品、水果及生鮮魚貝類。
諾羅病毒的潛伏期與發病症狀
諾羅病毒一般感染後的潛伏期為24至48小時。 主要症狀有噁心、嘔吐、腹部絞痛和水樣不帶血腹瀉。全身性的症狀有頭痛、肌肉酸痛、倦怠等,部分病患會有輕微發燒的現象,症狀通常持續24到72小時。 對於嬰幼兒、身心障礙者或是有生理障礙的老人,由於這些人缺乏足夠的自我照顧能力,可能因體液流失而導致脫水,電解質不足進而抽搐甚至死亡。只要適時、適切的補充水分及電解質,給予支持性治療,病患多會自然康復且少有後遺症發生。
如何預防諾羅病毒?
諾羅病毒基因變異大,遭受感染後並沒有辦法對諾羅病毒產生完全的保護力,且目前尚無諾羅病毒疫苗可施打,因此預防諾羅病毒中毒,需要嚴格遵守個人衛生習慣,並確保食品與環境衛生,以杜絕諾羅病毒的傳播。
個人衛生與居家飲食
- 注意個人衛生,酒精跟乾洗手對諾羅病毒是無效的。備餐前、進食前、如廁後以及照顧病人後(包括為嬰幼兒或老年人更換尿布或處理排泄物之後),皆應以肥皂或洗手乳正確洗手才能消滅病毒。
- 蔬果要清洗乾淨,避免生食生飲以及生熟食交叉污染,尤其是貝類等帶殼水產品應徹底煮熟再食用;與他人共食應使用公筷母匙。
- 不需烹煮的食物應該儘快吃完。
- 食物需要封上保鮮膜以預防被污染,吃剩的食物應該放在溫度適中的冰箱中儲存。
預防疾病傳播
- 受病患污染的衣物、床單應立即更換,並以漂白水消毒環境或器物表面。
- 病患應於腹瀉或嘔吐症狀解除後2日再接觸健康的人或調理食物。
- 被污染的食物或者懷疑被污染的食物必須包裝好丟棄。
外出用餐
餐飲業工作者
- 為了預防把疾病傳染給其他人,尤其是餐飲業工作者,應於症狀解除至少48小時後才可上班。
諾羅病毒與食品中毒
根據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公布的歷年食品中毒資料,諾羅病毒為近三年 (2021~2023年) 公布資料中,蟬聯已知病因物質的第一位,每年都有上千人,甚至二千多人感染。近期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2025年第2週至第5週共接獲336起腹瀉群聚通報案件,高於2020至2024年同期通報數,發生場所以餐飲旅宿業最多,其中病原體檢驗陽性案件計126起,以檢出諾羅病毒(125件,占99.2%)為多。
食品中毒案例
- 111年屏東縣有數名民眾食用某渡假村提供之晚餐後,出現腹瀉、嘔吐、頭暈身體不適疑似食品中毒症狀,經衛生局採集檢體並檢驗,部分患者及廚工糞便檢體檢出諾羅病毒陽性,此案件疑似為未做好衛生管理,以致餐點製作過程受到交叉污染而造成之食品中毒案件。
- 110年雲林縣某國小師生食用學校自設廚房提供之餐點後,隔日陸續出現嘔吐、發燒等症狀,部分患者及廚工糞便檢體檢出諾羅病毒陽性,食餘檢體為陰性;經流行病學調查,此案件研判為環境與人員交叉污染導致病毒傳播之食品中毒案件。
- 臺南市政府衛生局於108年4月24日接獲通報某高中發生疑似食品中毒案件,本局立即抽驗食餘檢體8件及採檢人體(糞便)檢體14件,人體檢體有7件檢出諾羅病毒陽性,故本案判定為諾羅病毒群聚感染事件。
SGS提供諾羅病毒檢驗服務
依據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公告之檢驗方法,SGS提供針對貝類及飲用水中的諾羅病毒檢測服務。此外,依據ISO 15216檢驗方法,SGS亦提供水產品及一般肉類食品的諾羅病毒檢測服務。
參考資料
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 (2023/10/19)。諾羅病毒(Norovirus)。檢索日期:2025/02/19。檢自
https://www.fda.gov.tw/tc/sitecontent.aspx?sid=1947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 (2018/12/12)。諾羅病毒Q&A。檢索日期:2025/02/19。檢自
https://www.fda.gov.tw/tc/sitecontent.aspx?sid=1947
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 (2024/03/25)。歷年食品中毒資料(數據資料可能因未來修正而更新)。檢索日期:2025/02/19。檢自
https://www.fda.gov.tw/TC/siteContent.aspx?sid=323#.VfYlO7kViUk
苗栗縣政府衛生局 (2025/02/07)。急性腸胃炎疫情上升,多為諾羅病毒感染引起,籲請鄉親提高警覺,落實手部及飲食衛生。檢索日期:2025/02/19。檢自
https://www.mlshb.gov.tw/nc/article?id=e0a993c9-a648-4cbe-9187-b7be89cea27b
台南市政府 (2019/05/10)。大灣高級中學疑似食品中毒案檢驗結果為諾羅病毒群聚感染。檢索日期:2025/02/19。檢自
https://www.tainan.gov.tw/news_content.aspx?n=13371&s=3801129
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部授食字第1031900867號。食品中微生物之檢驗方法-諾羅病毒之檢驗。檢自
https://www.fda.gov.tw/tc/siteListContent.aspx?sid=103&id=9350
※ 本文由SGS食品服務部編輯小組整理編撰,若他方引用本網頁相關文章內容亦應註明出處,並應確實遵守著作權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