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國內是否該開放瘦肉精(培林)使用,台灣食品科學技術學會今天表示,世界衛生組織食品法典委員會將於今年7月開會決議開放使用標準。台灣大學獸醫系榮譽教授賴秀穗則表示,只要政府明訂標準,即可開放使用;但消基會則持反對立場,認為在風險尚未確定之前,不贊成開放。
今天在台灣食品科學技術學會主辦的「食品風險資訊傳遞-瘦肉精健康風險座談會」中,專家、學者、農委會及消基會等代表針對瘦肉精議題進行討論,希望透過座談會讓民眾認識瘦肉精,了解哪些種類會造成中毒,以減少民眾的疑慮及恐慌。
楊振昌在座談會上分析,培林是所有瘦肉精中毒性最低的,且人體只須花1至2天就能將其代謝掉。他還說,世界衛生組織(WHO)規定,每人每天每公斤體重的培林安全攝取量為1微克,60公斤體重即為60微克,而2007年衛生署曾對坐月子婦女進行研究,結果發現,即使吃了較多內臟,60公斤的婦女,1天攝取量也僅有27微克,低於WHO目前標準。
針對瘦肉精使用情形,農委會表示,目前國內全面禁用,也禁止含瘦肉精之國外肉品進口。但賴秀穗表示,瘦肉精可讓豬隻的瘦肉較多、排泄物減少,只要政府訂出含量標準,其實可以開放使用。
董氏基金會營養組長許惠玉表示,我國在面臨外交及貿易壓力下,勢必要開放有瘦肉精的肉品進口,屆時政府應研擬相關法規,例如在產品上標示有無含瘦肉精,讓民眾選擇。
消基會食品委員會召集人陳明汝表示,現階段消費者對瘦肉精不夠了解,也不知吃多少才是安全,在風險尚未確認的情況下,不贊成開放。
「重點並非是否開放,而是人民能否得到正確資訊。」台灣大學獸醫專業學院教授周晉澄認為,政府要公開登錄資料,讓民眾有「知」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