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桂市場概況與潛在風險
2023 年,肉桂 (Cinnamon) 是歐盟第五大進口香料,僅次於生薑、辣椒粉、胡椒與薑黃。由於未來幾年全球對天然香料的需求預計將持續成長,肉桂市場的商機相當可觀,也因此成為詐欺者的潛在目標。
目前市售肉桂主要分為兩種植物品種,由於市場多以「肉桂」泛稱這兩種不同品種,導致消費者與進口商常難以辨識來源,增加了標示不實與混用的風險。
- 錫蘭肉桂(Cinnamomum verum 或 Cinnamomum zeylanicum Blume),原產於斯里蘭卡,品質優良、香氣柔和;
- 桂皮肉桂(Cinnamomum cassia 或 Cinnamomum aromaticum),原產於緬甸,價格較低、味道濃烈,且天然含有較高濃度的香豆素。
美國FDA連發警報:多款肉桂粉鉛含量超標
2023 年 10 月,美國北卡羅來納州衛生部門調查發現,4 名兒童血鉛濃度異常升高,疑似急性鉛中毒。進一步檢測顯示,WanaBana 蘋果肉桂果泥袋裝產品為共同暴露來源,其樣品中檢出極高濃度的鉛,FDA 發出
警告信及
進口警報,該產品製造商也
召回相關產品。
FDA仍持續對肉桂粉產品持續進行調查,發現部分肉桂粉仍存在鉛污染風險,並於今 (2025) 年10月再次針對 11 個品牌發布
第三次公共衛生警報。這些產品的鉛含量介於 2.03 ppm 至 7.68 ppm,雖遠低於 2023 年秋季被召回的 WanaBana 產品(其鉛含量高達 2,270–5,110 ppm),但仍高於安全基準。
歐盟JRC調查揭露:肉桂品質與安全雙重隱憂
歐盟委員會近期指出,歐盟市場上的肉桂產品存在詐欺與食品安全問題。
歐盟 Joint Research Centre (JRC) 科學家使用四種自主開發的篩選技術,檢測了來自 10 個歐盟國家、英國、塞爾維亞與斯里蘭卡零售商共 104 個肉桂樣品,其中 44 個標示為「錫蘭肉桂」。
結果顯示,超過 66% 的樣品不符合國際品質標準或歐盟食品安全法規,部分樣品涉嫌詐欺,或含有超出法定限量的香豆素(coumarin)。香豆素是一種天然芳香化合物,若攝取過量,可能導致肝臟毒性。(依據歐盟食品規定,甜點中香豆素的最高含量為 5 mg/kg,而傳統或季節性烘焙產品中標示含肉桂者可達 50 mg/kg,但目前並無針對肉桂原料本身的限量規範。)
值得注意的是,約 9% 標示為錫蘭肉桂的產品實際上被部分或全部以桂皮肉桂取代,屬於明顯的標示欺詐。此外,JRC 也發現有產品使用肉桂樹的其他部位(如根、葉、花)取代樹皮,另有 約 21% 的樣品灰分含量過高,不符國際品質要求。
研究還顯示,約 9.6% 的樣品鉛含量超出歐盟規範(2 mg/kg),而 31 個樣品因香豆素含量偏高,被認定對兒童健康構成潛在危害。
台灣對肉桂粉的安全管理與法規規範
相較於歐盟與美國,台灣也針對香辛料類產品(包括肉桂粉)訂有相關的食品衛生標準:
- 汙染物限量
- 香草植物及香辛植物類:鉛 0.3 mg/kg(以鮮/濕重計),鎘 0.2 mg/kg(以鮮/濕重計)。
- 其他食品類:黃麴毒素不得超過 10 μg/kg。
- 農藥殘留容許量
- 根據食藥署邊境檢驗不符合食品資訊,自2024年迄今,共有4件肉桂粉產品農藥殘留不符規定,其中3件為檢出環氧乙烷超標。
- 微生物衛生標準
- 食品添加物與香料使用
- 如亞硫酸鹽類使用限量。
- 飲料使用香料含香豆素時,其限量值為每公斤當中不得高於 2.0 mg/kg。
因應國際對肉桂產品品質與安全的重視,食品業者需要對肉桂粉或其他以肉桂粉為原料的產品,建立完善的管理機制,以維護品牌信譽與消費者信任。
若您需要肉桂相關食品檢驗或其他相關測試服務,歡迎您馬上詢問!
※ 本文由SGS食品服務部編輯小組參考整理自歐盟官網、美國FDA官網、台灣食藥署官網;若他方引用本網頁相關文章內容,亦請註明出處來源,並應確實遵守著作權法相關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