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服務

服務諮詢

維護食品安全:風險評估與管理的關鍵

Ensuring Food Safety: The Key to Risk Assessment and Management

食品安全風險評估

食品安全風險評估

Food Safety Risk Assessment

服務內容:ISO 22000 食品安全管理系統、HACCP實施、供應商管理、危害因子識別、風險評估

風險的定義是指在某一特定環境下或特定時間內危害發生的機率。而食品風險通常著重於對於人體身心健康影響發生的機率,透過危害因子的評估後進一步採取適當的措施以降低風險發生的機率,達到食品安全風險管理的目的。

在台灣,隨著經濟發展和社會變遷,消費者已逐漸從吃的飽、吃的好,進一步要求吃的安全、吃的健康。自從2008年發生三聚氰胺毒奶粉的國際食安新聞事件後,食品安全已成為國人高度關注的民生議題,因此食品業者也有責任藉由食品風險評估來減少食品汙染與危害的可能,以維持良好的商譽與品牌和建立消費者對於產品的信心。

食品中的危害因子:潛在的食品安全威脅

評估食品中的隱藏風險第一步是要先找出危害因子,從食品的原料、加工、製造、儲存、流通販售等不同階段而會有不同的危害因子,有些危害因子會因為加工程序不同可能產生或被消除,有些危害因子是從原料而來卻無法在後續的製程中被消除,這樣的分析過程和HACCP (Hazard Analysis and Critical Control Points,危害分析重要管制點) 的第一步類似,先鑑定所有步驟中可能存在的危害因子,後續才能進一步的分析探討其危害程度與後續可以消滅這危害因子的方式或程序。近幾年來因為檢驗分析技術的發展,產官學界陸續發現食品中可能會危害的因子越來越多,因產品種類不同可涵蓋的危害因子超過百種,依照型態分類大致上可分為下列三種:

表一、食品中危害因子分類表
危害因子分類 危害因子實例
化學性 農藥殘留動物用藥合法食品添加物 (防腐劑、色素、香料、食品改良劑等)、戴奧辛及戴奧辛類多氯聯苯、重金屬、非法化學添加物 (塑化劑、三聚氰胺等)、真菌毒素(黃麴毒素、赭麴毒素A等)、動植物毒素、加工副產物 (3-單氯丙二醇、縮水甘油脂肪酸酯、丙烯醯胺等) 等
物理性 動物骨頭、碎石、碎玻璃、塑膠片、刀片等異物、
輻射汙染殘留
生物性 微生物(病毒與細菌)、寄生蟲、過敏原

特定化學物質含量x每日總食用量 = 總攝入量 < ADI x體重 或 TDI x 體重

  • 瞭解最大殘留容許量(MRL):食品法規的核心

    食品中特定化學物質的殘留量 (例如農藥) 或使用量 (例如食品添加物) 可以由檢驗分析得知,每日總食用量則是可以根據國人的飲食習慣調查得知,政府主管機關在制定相關法規限量或衛生標準時,也會一併將國人的飲食習慣、ADI或TDI數值、該化學物質的背景值、以及儀器能偵測的最低濃度都納入考量。一般而言,如果分析某特定類別食品的殘留量或使用量低於政府主管機關所訂定的最大殘留容許量 (maximum residue level, MRL) 或使用限量,正常食用量下並不會對健康造成顯著的影響。

  • 食品業者的責任與義務:確保食品安全符合法規

    食品業者有義務和責任確保所販售的食品符合主管機關所制定的相關法規標準 (MRL、添加物使用限量、汙染物最大限量等),若食品業者未能妥善把關食品是否符合法規標準時,消費者所面臨的食品安全風險和不確定性也會隨之增加。另外對於特定體質或敏感族群對於某些化學物質的耐受性可能較差,食品業者也需要依照主管機關對於特定產品或成分的規定,將相關的風險警語標示於外包裝,以善盡風險告知的義務和責任,例如過敏原等。

評估食品安全風險:從食品業者的角度

消費者個體攝食量所產生的風險因涉及到醫學專業,因此僅從食品業者的角度來探討食品違反相關法規標準 (MRL、添加物使用限量、汙染物最大限量等) 的機率。各種衛生標準的項目也可以視為食品安全風險的危害因子,在講述如何評估食品中是否含有隱藏性的風險前,先列出可能的危害因子有哪些,再來評估這些危害因子發生的機率,舉例來說,農民栽種水果上架到賣場上供給消費者選購,該如何評估該水果是否有隱藏的風險呢?
農民栽種的水果的危害因子有農藥殘留、重金屬等,如以農藥殘留為例可能有下列幾種情境:

  • 狀況一:如果農民於栽種過程中選用合法的植物用農藥,並依據配製程序進行噴灑,並於採收前落實安全採收期的要求,消費者食用這類農產品時,面臨的農藥危害風險相對較低。
  • 狀況二:若農民於栽種過程中雖選用合法的植物用農藥但未詳實紀錄或落實配製程序(噴灑農藥的濃度不符合標準程序),消費者若食用這類的農產品,所暴露的農藥危害風險就會相對提高。
  • 狀況三:不論農民的栽種過程如何,賣場在將水果上架販售前抽樣檢測農藥殘留,產品抽驗結果符合農藥殘留容許量後才上架販售,這道把關的程序也能降低消費者所面臨的農藥危害風險。

雖然是同樣的危害因子,但食品安全風險的高低會因為農民栽種方式及銷售者的把關嚴謹度而決定最終消費者購買產品時所面臨的食品安全風險。

提升食品安全:ISO 22000 食品安全管理系統

ISO 22000 食品安全管理系統是一套國際通用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與工具,涵蓋食品供應鏈中的種植、加工、包裝、運輸、儲存、零售與食品服務等範疇,此系統係包含ISO 9000 的架構與原理,以PDCA 的循環模式提供產品與服務來達到客戶滿意與持續改善的宗旨,同時參照良好生產規範(GMP)、良好衛生規範(GHP) 與危害分析關鍵控制點(HACCP) 之要素,提升全球食品供應鏈之安全與品質效益。

  1. 採購有系統管理良好的農產品,如有履歷認證的農產品、有機認證的農產品。
  2. 原物料採購前審核供應商提交的品質與衛生安全證明文件,驗收時落實抽樣把關機制。
  3. 運送過程中應有產品儲存條件之控制程序,以降低危害因子發生的機率。
  4. 製程中應落實HACCP之精神,針對可能發生的危害因子執行預防措施並對終產品進行抽樣把關。
  5. 對於病原菌及過敏原的管控,建議可於製造場區內進行EMP監控計畫以管控微生物或過敏原之汙染。
  6. 通路商應建立完善的供應商管理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