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位處亞熱帶及熱帶,是登革熱等傳染病盛行的地區,夏天一到,蚊蟲亂飛,為避免蚊蟲叮咬,民眾紛紛購買防蚊產品,但市面上的產品標示五花八門,是不是真的可以防蚊或驅蚊?哪一種的效果比較好?真是讓人傷透腦筋。
為了幫助消費者分辨防蚊產品的效果,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召開多次會議,請衛生福利部、行政院環境保護署及經濟部釐清民眾對防蚊液的迷思並慎選有效果的防蚊產品。
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提醒消費者,購買防蚊液產品時記住以下原則,使用前詳閱標示說明並適時補擦,就可以輕鬆選擇、聰明使用:
一、含DEET(敵避)成分,防蚊最有效:含DEET成分的防蚊液產品,是唯一經過衛生福利部核准(衛署製藥字),可以直接噴抹在皮膚上,相對安全且具有防蚊效果的產品,防蚊效能從2小時至7小時不等。
二、環境用藥,不能噴在身上:行政院環境保護署核可的環境用藥防蚊液產品(環署衛製字、環署衛輸字),只能用在室內、外環境,不能噴灑在人體上,因為濃度比較高,即使隔著衣物,也可能滲透傷及皮膚。
三、天然成分,防蚊效能有待確認:天然植物成分的產品,沒有經過檢測,防蚊效果有待確認;宣稱含有精油成分的產品,因為容易揮發,需要不定時補充。
四、潤膚產品,没有防蚊效果:具有潤膚效果的防蚊產品,雙效合一、一舉數得;但是衛生福利部核可的化粧品與保養品,並沒有核准「防蚊」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