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申請
智能客服
除了重金屬及真菌毒素以外,衛福部針對各類食品中的其他汙染物質及毒素制定了限量標準,供食品業者遵循,例如縮水甘油脂肪酸酯、氫氰酸、苯(a)駢芘、植物毒素、海洋毒素、戴奧辛及多氯聯苯等,此外,食品中的丙烯醯胺及塑化劑目前也已訂有指標值及含量背景值供食品業者參考管理。
真菌類是植物的病原體之一,最廣為人知的真菌毒素為黃麴毒素、赭麴毒素、棒麴毒素等,本篇介紹真菌毒素的種類、風險測試項目及檢驗方法。
總膳食纖維?難消化麥芽糊精?菊苣纖維?您傻傻分不清楚嗎?那就趕緊來看這一篇文章,讓您初步了解~
於高溫加熱下,食品中的胺基酸與還原醣進行梅納反應,賦予食品特殊風味及色澤,但該反應同時會促使丙烯醯胺之形成,特別是在超過 120℃以上加熱條件下。
節錄國際及國內2019年8月重點政策法規及新聞事件回顧。
2021 年 8 月份歐盟預警系統通報(RASFF)訊息如下,被通報的食品接觸材(FCM)原產地中,有 13 件來自中國,其他則來自德國、香港以及未知國家分別各 1件,共計 16 件食品接觸材(FCM)通報。
衛福部110年8月18日發布修正「農藥殘留容許量標準」,增修訂各類蔬菜水果、米類、麥類、雜糧類、乾豆、堅果、咖啡豆等157項農藥殘留容許量,刪除陶斯松30項容許量,並新增3項免定容許量農藥。
2021.05.04~25 TFDA公布台灣邊境檢驗不符合食品資訊
2021.04.06~27 TFDA公布台灣邊境檢驗不符合食品資訊
節錄國際及國內2020年7月重點政策法規及新聞事件回顧。
找不到相關資料
為增進您的使用體驗,本網站使用 Cookies,您可以點選《Cookie 政策》以詳細了解其內容。繼續使用本網站,即表明同意我們使用的 Cook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