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申請
智能客服
衛福部2021年7月開始實施的「食品中微生物衛生標準」中,除了採用腸桿菌科限量取代過往的衛生指標菌 (生菌數、大腸桿菌群),也大幅採用指標性病原菌限量以管理食品風險,例如沙門氏菌、單核球增多性李斯特菌等,另就乳及乳製品類、嬰兒食品引入「採樣計畫」概念,使檢驗結果更具有代表性。
近年來,越來越多研究結果顯示,大量暴露全氟化合物(PFAS)可能對人類的一系列健康風險有關,包括癌症、免疫系統疾病、生殖異常和胎兒發育問題。PFAS常被廣泛用來作為食品包裝材料、容器、炊具等表面塗料,在日常生活中,皆可能存在這類化學物質,這可能會伴隨著食品包裝進一步對人體造成危害。
節錄國際及國內2019年2月重點政策法規及新聞事件回顧。
政府為了加強國人的食品安全,會因時制宜新的食品法規,以加強食品安全的規範。sgs也會依照食品法規加強食品檢驗的服務。
聚氯乙烯(PVC)對人體及環境有負面影響,行政院環境保護署公告,明 (112) 年7月1日將開始禁止食品使用PVC材質包裝。
2022 年 2 月份歐盟預警系統通報(RASFF)訊息如下,被通報的食品接觸材(FCM)原產地中,有來自8件中國大陸、德國及烏克蘭分別各1件以及未標註產地者1件,共計 11 件食品接觸材(FCM)通報。
SGS食品服務部彙整國內外食品相關法規修訂新聞及政策訊息。
2021 年 11 月份歐盟預警系統通報(RASFF)訊息如下,被通報的食品接觸材(FCM)原產地中,有來自15件中國大陸、2件英國、1件澳洲以及未標註產地者9件,共計 27 件食品接觸材(FCM)通報。
2021 年 10 月份歐盟預警系統通報(RASFF)訊息如下,被通報的食品接觸材(FCM)原產地中,有來自9件中國大陸、2件荷蘭以及來自英國、美國、法國、西班牙、香港、巴基斯坦、阿爾巴尼亞分別各1件,以及未標註產地者19件,共計 37 件食品接觸材(FCM)通報。
找不到相關資料
為增進您的使用體驗,本網站使用 Cookies,您可以點選《Cookie 政策》以詳細了解其內容。繼續使用本網站,即表明同意我們使用的 Cook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