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申請
智能客服
衛福部2021年7月開始實施的「食品中微生物衛生標準」中,除了採用腸桿菌科限量取代過往的衛生指標菌 (生菌數、大腸桿菌群),也大幅採用指標性病原菌限量以管理食品風險,例如沙門氏菌、單核球增多性李斯特菌等,另就乳及乳製品類、嬰兒食品引入「採樣計畫」概念,使檢驗結果更具有代表性。
阪崎腸桿菌是嬰兒配方食品中的重點檢驗項目,此菌對於嬰兒的威脅較大,也是被確定為引起嬰幼兒死亡的重要條件致病菌。「食品中微生物衛生標準」也對制定相關限量標準,可提供6個月以下嬰兒食用的食品須為陰性 (採樣計畫:n=10,c=0)
油脂精煉過程中高溫脫臭步驟是縮水甘油脂肪酸酯與3-單氯丙二醇酯的主要來源。目前台灣的「食品中污染物質及毒素衛生標準」中,對於「醬油及以醬油為主調製而成之調味製品」訂有 3-MCPD 限量為 0.3 mg/kg,另於2021年7月1日起也開始實施嬰幼兒配方食品中縮水甘油脂肪酸酯的限量。
節錄國際及國內2019年9月重點政策法規及新聞事件回顧。
節錄國際及國內2019年5月重點政策法規及新聞事件回顧。
SGS食品服務部彙整國內外食品相關法規修訂新聞及政策訊息。
節錄國際及國內2021年10月重點政策法規及新聞事件回顧
衛福部預告修正「包裝食品營養宣稱應遵行事項」草案,包括鬆綁營養宣稱「來源」、「供給」等規定、增列營養素可宣稱生理功能之含量基準、修訂液體食品之營養宣稱規定、刪除含碘鹽宣稱等內容。
香港《2021年食物內有害物質(修訂)規例》於2021年7月14日獲立法會通過,以加強管理工業生產的反式脂肪和真菌毒素等食物內有害物質,相關修訂規例內容將於2023年分階段生效。
節錄國際及國內2020年5月重點政策法規及新聞事件回顧。
找不到相關資料
為增進您的使用體驗,本網站使用 Cookies,您可以點選《Cookie 政策》以詳細了解其內容。繼續使用本網站,即表明同意我們使用的 Cookies。